据新华社记者调查,自中央“八项规定”“六项禁令”以来,公款消费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遏制。然而,在发票上做文章、利用发票进行公款消费的公职人员、国企管理人员仍不在少数,发票也上演了一幕幕“变形记”:化整为零、空手套白狼、巧立名目。
发票腐败,由来已久。曾有一则段子戏称:荷兰阿姆斯特丹的红灯区,街边站满浓妆艳抹的女子。一有东方人经过,几乎所有小姐都会说三句中国话:你好,领导,有发票。段子真假难辨,但小小的一张发票,表面看写明了消费金额、时间、地点和单位,但暗地里,却存在大量不明不白的公款私用。
曾经,公款报销的大头多集中于加油票和餐饮住宿发票。现实中,不少加油站的便利店摇身一变,成了为腐败行方便的“公款超市”。无论是否加油,只要买了东西都可以开具成品油发票。不少高档消费品充斥加油站,从中华烟到茅台酒,再到拉菲酒,无所不包。许多宾馆也纷纷开设高档购物区,名包、名牌服装,都能开成餐饮住宿发票。
如今,发票管理严格了,“办公用品”变身发票腐败的重灾区。以往,公款吃喝、公款出国,是公务腐败的大头。自从“八项规定”出台以来,各地晒出的政府工作报告中,三公经费支出与上年相比,都有大幅缩减。可是,在个别地方,看似省下来的钱,又被拆了东墙补西墙,将公款消费报销成了办公用品,最终埋单的还是公共财政。
办公用品本该是纸张、打印机、耗材等。现如今,各级政府机关都在提倡无纸化办公、这些耗材本就属于不断缩减的范畴。可当餐饮发票、住宿发票遭遇纪检严查之时,办公用品发票就减不下来了。各种变着花样的公款吃喝、出国消费,甚至在招商过程中的因私花费,凡是要入账报销的,大部分都归为“办公用品”,使得办公用品成了腐败的大筐。
按规定,发票报销应附上消费明细,办公用品究竟用了多少纸,费了多少笔,是哪个部门申领的,全应有据可查。在不少私企,打印文件之前,都需通过打印机输入自己的工号,避免公物私用。但背景一旦换到政府机关,办公用品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。
管住发票腐败,关键要从两方面着力。一是监管,二是问责。有不少基层工作人员表示,“禁令”往往只对单位中层以下的干部管用,一些单位“一把手”的公务消费报销仍有“门道”。只要领导大笔一挥、条子一签,公务支出就来者不拒,那公共财政的门还是关不紧。看来,只有将滥权之手关进笼子,建立严格的财务支出制度,设计出制约财权事权的有效方案,让经手的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承担连带责任,上下联动,才能守住政府的钱袋子。